17 de mayo de 2020

克菲亞草-水田中的異國小草

型態為一年生草本或亞灌木,多分枝,直立或蔓生,10-60公分高,幾乎全株有毛,腺毛和柔毛混雜生長。葉對生,無柄至短柄,葉形橢圓或卵形,少見倒卵形,末端尖尾狀。花單生,花瓣六枚、淺紫色,雄蕊長於雌蕊。其自然生殖方式是自花授粉(self-fertile),種子可能藉由水、農耕機械傳播。

克菲亞草常在熱帶、亞熱帶地區被當作園藝或藥用植物來種植。而其原生範圍的界定尚有爭議,比較可能的範圍大約涵蓋中美洲、南美洲及加勒比地區,但他也常常從栽種環境中逸出後成為具入侵性的雜草,包括東南亞、南亞、夏威夷、北美洲都有其歸化的族群。克菲亞草喜歡潮濕、開闊明亮的環境,通常出現在農耕地或人為干擾區域,例如印尼的玉米田就將其列為十大害草,有時也會發現少量的克菲亞草入侵原生環境。

在巴西、尼加拉瓜,當地人會採集克菲亞草做藥用,也會在市場上販售,其被用於治療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、發燒、泡疹、貧血、胃痛、腎結石、陰道感染,也會用做瀉藥、利尿劑,這麼廣泛的用途也引起現代醫學的注意,特別是治療心血管疾病這方面。他也是在Cuphea屬中少數幾種有潛力作為溫帶食用油來源的物種之一(雖然他也在熱帶生長,但是熱帶地區的食用油市場位置早就有各種其他的油料作物佔據了(例如可可椰子),因此就沒有克菲亞草能發揮之處了。)

順帶一提,克菲亞草這種植物有兩個特殊之處(以下功能方面推測皆出自業餘觀察者的文章,未經證實,勿當成確定的知識來傳播。)

  1. 植株上生有能分泌黏液的腺毛,尤其在莖上較為密集。這樣的特性似乎會讓人一下聯想到毛氈苔、毛膏菜等藉黏液來捕捉獵物的食蟲植物,但目前看到的資料指出克菲亞草的黏毛僅用來防蟻(防蟻的目的?既然克菲亞草是自花授粉植物,那應該不會產生花蜜?所以有不為蜜而來的螞蟻對他產生了演化壓力?例如偷走花粉?)和讓草食動物覺得他不太好吃(真的會這樣嗎?草食動物的口水似乎也是黏黏的啊)。由於原文並未附資料來源,也沒有找到關於克菲亞草腺毛的正式研究,因此先保留。(對台灣的植株幾次觀察結果,幾乎沒看到什麼蟲會黏在他的莖上,目前只看到一隻隱翅蟲,不過要注意的是台灣並非其原生地,因此如果台灣並沒有會與其腺毛產生互動的生物其實也很合理-2020.05.17)
  2. 觀察克非亞草的開裂果實,會看到一個像小鏟子的構造,而其六顆種子就附著在小鏟子前端。這個小鏟子本身是蒴果中心皮的一部分,在果實成熟後豎立起來將種子舉出果實外。克非亞草種子本身沒有黏性,可能並非靠黏著的方式傳播。從果實內鏟狀結構向上斜斜豎立的樣貌來看,該結構可能具有在雨滴擊打到果實內時將種子彈射出去的效果,不過這個推測仍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確認是否屬實。

【Colombian Waxweed is a Seed Trebouchet (maybe)】https://treasurecoastnatives.wordpress.com/2019/05/17/colombian-waxeweed-is-a-seed-trebouchet-maybe/
【CABI】https://www.cabi.org/isc/datasheet/113690#8AC54B97-E018-405D-A6A9-EF47DCA0234C
http://www.hear.org/pier/species/cuphea_carthagenensis.htm
http://tropical.theferns.info/viewtropical.php?id=Cuphea+carthagenensis

Publicado el mayo 17, 2020 03:04 TARDE por cyanided cyanided | 1 observación | 0 comentarios | Deja un comentario

29 de abril de 2020

大黍-來自非洲的牧草

大黍是在市區極易見到的禾草,在馬路邊、路燈下、建築物旁,幾乎無處不在卻又沒什麼人會注意到他質樸的身姿。會記得這種草是因為某天等待紅綠燈時,一時興起摸了他的葉面,從此就對他如高級動物皮毛非常著迷,遇到他總要騷擾般的摸一把,頗有紓壓效果。不過要小心不要摸葉的兩側,因為側邊像芒草一樣有點割手。
  
大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,葉子從地下根莖中簇生。粗壯的稈最高可達兩公尺。若植株傾倒,莖節碰到土壤,就會從節長出新植株。葉片線形漸尖,最寬處約35mm。穗狀花長在歪歪扭扭,看起來很纖弱的小枝上,小枝排列成圓錐狀,一般在11月-6月間開花。原產於南非並在南非廣泛分布,特別是開普敦西部地區。因為可以做為優良牧草,被引進幾乎全球的熱帶地區。屬名Panicum來自黍米的拉丁文,種名maximum應該是形容這種植物高大的外型。英文名guinea grass或green panic,本以為是不是長了這種草會讓人很驚慌,所以叫做panic,後來才發現這裡的panic也是指黍草的意思,與驚慌無關。
  
這種草會吸引喜歡啄食種子的鳥類,在非洲尤其受銅色文鳥的歡迎(搜尋Bronze mannikin的WIKI頁面,其中一張照片中的銅色文鳥就正叼著大黍的花。),銅色文鳥會成群的飛到大黍草叢中。有機會可以觀察看看台灣有哪些鳥類比較喜歡啄大黍。

同時大黍也是蛇目蝶幼蟲的食草。
  
在枯水期雨量不足時,大黍的地上部會乾死形成大片乾枯草叢,極易受燃(自然?人為?)。在大肚山的大黍就常會在冬天時發生大火,燒死混生其中的樹苗,待雨季到來後又快速生長回復成一片青綠的大黍草原,年復一年,木本植物難以在此茁壯,故大黍能長久盤據於此。

2021.01.13
斑文鳥常被觀察到在吃大黍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/?fbid=2166339790049499&set=gm.1895934007105587

Publicado el abril 29, 2020 06:05 MAÑANA por cyanided cyanided | 1 observación | 0 comentarios | Deja un comentario

Archivos